聂庄村大街
聂庄行政村位于独塘乡政府西三公里处,东邻香聂河,西邻和庄行政村,南邻兰河,北靠“311国道”。
聂庄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聂庄村、牛万庄村、老庄村,耕地面积1735亩,总人口1420人,本村土地以两合土为主,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大豆、辣椒、西瓜等农作物。居住有聂、李、刘、孙、焦、姜、常、高、贾、杨、赵、张、共十二姓氏村民。聂庄行政村虽然姓氏众多,但是多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没有发生过邻里纠纷和上访事件,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好评。
建国后,属马集乡,本村聂永梯任乡长,孙志文任治保主任,1956年又属安庄初级社,到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称聂庄大队。当时辖二十五里铺、和庄、牛万庄、老庄、聂庄五个自然村。1984年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人民公社为乡镇,原来的大队一律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实行村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从成立大队以来,聂永成任大队支书之后,刘俊民、聂东荣、聂永敬担任过行政村支部书记,现在在党和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行政村新一届班子聂体强和孙永明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上了水泥路,新打机井二十九眼,安装变压器5个,保证四十亩地一眼井,井井都通上了电,修了大小桥十座,为学生上学、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 以前的红砖瓦房不见了,宽广笔直的街道两旁建起了排排小洋楼,和城市一样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家家过上了好日子。
聂庄自然村
聂庄自然村是行政村所在地,位于“311国道”南侧,东邻老庄村,西与和庄村接壤,南和牛万庄自然村毗邻,北靠311国道。
全村人有1060人,耕地1300亩,共有聂、李、刘、姜、高、常、张、赵八姓居民。
村名由来
据传明朝年间,聂氏家族先祖是从皇宫逃难就在这里居住,起名聂堂。聂氏家族过的人丁不旺,认为庄名不好,又改为聂庄。后又有其它姓氏族人逐渐迁入,但聂庄仍然以聂氏为主。
?
姓氏族谱
据《聂氏族谱》记载,自从皇宫逃难来到此地建的庄,至今已有几百多年,据说聂氏先人曾在朝为官,后值宫廷内斗,聂氏先人为避乱逃离皇宫辗转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现已发展到700多人,已传至多世,当今聂氏字辈用字为:锦、秀、玉、书、金、家、运、方、克、昌、和、平、守、孝、友、光、泽、太、平、洋。
据《李氏族谱》记载,祖籍王集乡轩村人,做生意辗转来到聂庄落户,经多年繁衍生息现已有几百多人已传多世,当今字辈用字为:忠、厚、熙、凡、申、信、义、会、孝、敬、传、家、宝。
刘氏家族据说是从山东迁至聂庄落户的。
据说高氏族人是从安徽做生意来到聂庄落了户。
常氏家族是许昌市人来聂庄落户的。
赵氏家族是从清集镇大庙村迁入聂庄。
张氏家族是从赵胡同行政村迁入聂庄。
牛万庄自然村
牛万庄自然村位于聂庄行政村南部,东邻新开路,南邻兰河,西和火庄行政村毗邻,北与聂庄自然村接壤。
全村人口142人,耕地面积160亩。有:孙、刘、贾、杨四姓居民。
村名由来
据传很早以前有户人家从京城逃难来到此地,他得知这个地方有叫曹庄、魏楼、娄庄的旁边还有一条小河,就在这三个庄的北边安了家,起名牛万庄,大概意思是:牛吃草有牛槽有喂家,还有喂牛人住的楼房,吃饱后还能喝旁边小河的水,因此起名“牛万庄”。据老年人讲,虽然如此有利于牛和万两姓,可这个庄从来没有姓牛和姓万的居住过,都感到很稀奇。
?
姓氏族谱
《孙氏族谱》记载,祖籍是山东人,辗转经下洼来到此庄落了户 经几百年繁衍生息,现已有上百人,当今字辈用字为:圣、灵、俊、贤、崇、勋、参、宦、松、为、孝、廉、房、赵、远、海、即、昌。
据讲,杨氏族人是从京城逃难来到此庄居住。
据说,刘氏家族是从清集镇陈庄村迁入这里的。
据说,贾氏族人是从芝麻洼乡贾楼村迁入此庄。
老庄自然村
老庄自然村位于“311国道”南侧,东靠香聂河,西邻新开路,南邻兰河。
人口218口,耕地面积275亩,有焦、李两姓居民。
村名由来
据传,很早以前,常营镇丁丁口村,有一姓杨的富户,在这里买了很多地,安了个庄,俗称丁丁口村的外庄子,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姓杨的富户就派人来管理。起了个村名叫老庄后又其它姓氏族人陆续迁入,当时有焦、李、何、燕四姓居民来此庄租地,土改时把地分给了农户。何氏族人搬出老庄,燕氏家族无人延续,现以焦、李二姓居民在这里居住。
?
姓氏族谱
据《焦氏族谱》记载,祖籍在焦堂辗转来到老庄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现有上百人,当今字辈用字为:大、东、文、修、运、向、赵、坤、钰、泽、栋、杰、增、铭。
李氏家族据《族谱记载》,祖籍是从高贤乡小郭村来到这里几百年了,现已有上百人。当今字辈用字为:线、义、振、广、大、百。
特产名吃
“中原黑无仔西瓜”的产地,最大长到50多斤,没到西瓜上市时,吸引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前来购买,响遍全国。
非遗项目
聂庄自然村村民,聂永田,在六七十年代 每到农闲季节,到临边生产队去说大鼓书。
美术 聂庄自然村村民赵崇质,从小喜爱美术经常给本村群众绘画,曾在太康县剧团拉过板胡,这些美术曲艺艺术都为群众提供了服务,为村民带来了欢乐,绘画艺术 板胡仍在延续,每有聚会赵崇质都到场表演一番。
讲述人:焦文才、焦文俊、李振长、李自德、聂体育、聂永文
撰稿人:孙永明、聂体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umingzi.com/4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