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古代,迷信大行其道,上至王孙贵族下到平民百姓皆是如此。帝王们不但经常为自己添加梦神龙有孕、伴风雷异象而生之类的传说,还经常在做决定之前找人进行测算。
明朝末代帝王朱由检就是这样一个人,流传下来的在他继位之前出现的种种异象有很多,如神龙、锦鲤等等,以此来显示他的皇位乃是上天的安排。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是一个热衷算命测字的人。相传,他曾经在北京城破之前让人测字,结果连测了三个字都是江山不保、帝王将死,还被算命先生看出了身份说不收死人之钱。

一、登基之前异象多,立志成为中兴主
在对大自然知之甚少的古代,人们面对某些特殊的天象往往会给出天狗食日这样的奇幻说法。虽然想象力很丰富,但它其实是古人对命运一说深信不疑的一种反应。
传说中,朱由检在他的异母兄长朱由校继位几年后突然有一天在晚上梦到了有龙盘绕在宫殿里的柱子上,威严而神圣。
醒来之后,梦中所见所闻清晰的仿佛,像是在现实中刚刚发生过。时为信王的朱由检惊奇不已,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妃。

没多久,少年心性的信王因为好奇而亲自动手从井中取水,未曾想摇上来的桶中有一尾在阳光下亮闪闪的金鱼悠闲地游荡,仆从看见这个情况纷纷拍马屁说吉祥话。
园中共有两口井,信王又兴致勃勃地去另外一口井打水,水桶在绳子转动的吱呀呀声中被送了上来。众人连忙七手八脚帮忙把桶取下来,往里一看,竟然又是一尾金鱼!
金鱼在古代是吉祥的象征,那么对一个王爷来说还有什么事情匹配的上这样的征召呢?要知道,这个时候朱由校又是落水生病又是沉迷于声色、服用各种“仙丹灵药”,身体日渐衰落,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但都没有活过一岁就夭折了。
再往下,众人都不敢深想。那两条金鱼,最后被信王命人放生了。

1627年春天,信王收到了几百株品种名贵、多姿多彩的牡丹。排在首位的赫然是“御袍黄”,此乃黄色牡丹中的极品,价格昂贵千金难求,排在第一个名副其实。然而,这个名字的含义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
当年秋天,朱由校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由唯一在世的弟弟信王继承皇位。此前接连发生的这一串事件,夜梦神龙、井出金鱼、御黄相送,似乎都在预兆着信王的登基。
一朝坐上皇位,16岁的天子虽然年少却胸怀大志,发誓要在他的手中重新振兴大明实现长治久安。

但是,朱由检所面临的却是一个烂摊子,外有北部的异族强势崛起对中原虎视眈眈,内有先皇留下来的宦官党羽和数百年积累下的各种弊病,加上天灾人祸下难以果腹的百姓不断抱团反抗。
朱由检的中兴之志,雄心勃勃却又注定充满了艰辛。
还是信王的时候,朱由检就对魏忠贤等人痛恨不已,他本人也险些遭到那些人的陷害,但是始终没有把内心的厌恶表露出来,只是在暗中记下附属于他的党羽们。

兄长去世之前曾经希望朱由检重用魏忠贤,朱由检不敢不应,但早已在心中决断一旦到位就要立刻除掉这些为祸朝堂之人。
登基之后,他先是通过恩封安抚住魏党,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魏忠贤及其党羽连根拔起。新帝上位的第一把火,烧得不可谓不大。
完成了这第一件大事之后,朱由检开始了他兢兢业业的皇帝之路。

二、江山危机在眼前,测字道破亡国象
1644年,是朱由检坐上皇帝之位的第17个年头。这一天,他换上便装,带上少许随行人员,悄然出宫,枉老百姓聚集生活的地方而去。
这不是他第一次微服出行,虽然自幼生活在紫禁宫中即便封王也没有出宫立府,但他对民间生活颇为熟悉。
他从小就喜欢往外跑,以至于对民间物价都很清楚,当了皇帝之后还因此戳破了太监们通过在价格上做手脚中饱私囊的伎俩。

然而这一次,他的心情却截然不同。本该车水马龙繁华靓丽的京城在温暖和旭的春夏之交却有一种萧条之感,行人来去匆匆脸上都是麻木,也有人大包小包拖家带口不知要去向何方。
尽管对此早有预料,朱由检的心中还是充满了大势将去的凄凉。他比谁都清楚,李自成的部队快要到了,大战的序幕即将拉开,如今在京城之内人心惶惶。人们常说宁愿做太平之世的犬也不愿意生在乱世,打起仗来,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走着走着,朱由检看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在摆摊,旁边竖着的幡上写着“铁口直断”之类自夸的话语,他心中一动想起了前一年发生的一件事。

1643年的一个晚上,朱由检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有一张记不清模样的脸庞写了一个大大的“有”。找人解梦,那人说这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定的吉兆。
还没等朱由检高兴几天,有一封不具名的函件送到了他的面前,里面赫然写着“有字,大明去半,为非利”。言下之意,大明江山将不保。
朱由检当即震怒,勒令手下寻找上疏之人,但更加令他生气的是始终没有那个人的踪影。坊间传闻,是李自成安插的奸细所为。
此次微服碰到算命摊,又让他想起了这件事情。他打量了一下算命先生,衣冠整洁相貌端方,到底有几分世外高人的模样。

朱由检心中一动,敌人兵临城下,大明这次能够平安度过吗?或许,可以让这位先生算一算。
“有字,测大明前程。”朱由检选择了梦中的那个字,他忐忑又期待地看着算命先生,希望对方解出来的是吉兆。
然而事与愿违,“大字去一捺明字少半边即为有,大明去半,这老朱家的江山快要不保咯。”
先生所说的话竟然和那封奏疏几乎一模一样,朱由检当时就心慌了。事实上,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般,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已经占领了相当多的土地并自立为王了。

三、连换两字都是凶,竟是闯军的乔装
朱由检的脸色很难看,紧皱着眉头让先生另测一字,“不是有用的有,而是友人的友。”
算命的闻言一乐,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听到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愿意认了。朱由检虽然脱掉了龙袍,但那身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富贵人家,他的随从机敏警惕,显然这位身份非同寻常。
“前面的已经算过了,再算那可就是另外的价钱了。”朱由检是坐拥天下的帝王,怎么会在乎这一点小小的算命钱,自然是点头称是。

“怎么样?”朱由检紧张地问道。
“您瞧瞧这友字,那是反字出头。这明朝啊,怕是要被那造反的夺走天下了,哪儿还有什么国运和前程呢!”
朱由检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句句都直指京城将被李自成攻破。别说当年振兴大明的宏图大愿了,这江山怕是要葬送于他手了。
他挥笔又写了一个“酉”字,算命先生看了直叹气。朱由检此刻内心悲凉至极,让那先生无需避讳,直言便是。
“尊缺头少足而成酉,江山既不保,那帝王又何以自处?怕是要命不久矣。”

随从闻听此言怒火中烧,当即就要拿下这大逆不道的算命先生问罪。浑身发凉的朱由检从绝望的情绪中缓过神来摆了摆手,让他们把先生放了。
其实,何须这先生来算呢?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闯王直扑北京,大明几百年的江山确实危在旦夕。若是城破了,他这个皇帝要么逃要么死,确实不会有好下场。
“付钱吧。”短短一会儿功夫,朱由检就身心俱疲,他让随从付钱准备回宫。没想到那先生却摇了摇头,将死之人的钱就不收了也算日行一善。
见对方坚持不收,朱由检也没有多说什么,带着随从匆忙回宫去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算命先生在他身后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等他们的身影彻底不见之后,收拾收拾东西迅速离开了。
原来,这位算命先生名叫宋献策,是李自成的谋士。闯军即将进攻到北京,他奉命提前潜入进来侦查城内的情况,好为制定攻城方案攻城提供情报。
宋献策本就是一个精通术数之人,在加入闯军之前,他曾经游走四方为人卜卦算命。不必说测字、看相,就连察言观色、推敲对方来历的思维能力也是一流的。
从一开始,宋献策就根据衣着打扮推断出对方必是常年处于上位者的位置。朱由检一开口就要问国运,这让宋献策直接把范围锁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在这人心惶惶的当下还有心到民间四处闲逛德位高权重之人,年龄在三十许,而此地又临近皇宫,莫非他是崇祯帝?
宋献策仔细打量,来人的容貌确实与见过朱由检的人所描述的轮廓颇为相似。他一直有所耳闻,朱由检喜欢到民间暗访,他很有可能是真的碰上了明朝的皇帝!
宋献策的大脑转的飞快,当他看到朱由检听到“有”字的解读时神态大变脸色难看至极便彻底确认了面前这个男人就是大明天子。
他一个文弱军师没有刺杀的能力,那就好好给他来几句心灵重击,这才有了“句句是亡国,字字是君死”。

四、亡国征召早已有,自挂煤山葬社稷
朱由检的心情很沉重,他确实迷信卜算,刚登基的时候通过枚卜的方式挑选内阁大臣的事情都做过;但更重要的是,他心知肚明当下确实是风雨飘摇的末路。
他是一个有雄心的君王,工作上又勤勤恳恳是有明一代公认的最勤勉,但是内外交困、能力低下加上刚愎自用的性格,注定朱由检不能为大明逆天改命。
早在1643年,明间就盛传鞑子要入京朝廷大臣一个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正月初一历来是朝贺之日,朱由检准时到达然而堂下只有一文一武两名大臣,等了半天才勉强凑够一半的人数。

当时凄凉的场景就已经让朱由检无比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末代,这群站在权力之巅的朝臣们居然已经倦怠至此。
那时候,入塞的清军连下88城,杀死、俘虏明军无数;内部则有多支农民起义部队活跃,官兵折损众多;更加糟糕的是连年发生大范围的极端气候,越来越多食不果腹的平民加入到起义的行列。
1644年正月初一又到朝贺之际,这一次比起前一年更加萧条,百官无人到场,祭祀的牲口也没有准备好。一年一度的重大庆典,就这么在一片手忙脚乱中过去了。
同一日,遥远的黄土高原上李自成宣布建国,京城则备漫天沙尘席卷。
九天后,一封战书送到朱由检的案前,李自成公然宣布要在三月直捣黄龙。

如今,时间到了,大军果然兵临城下。昌平陷落、皇陵被烧之时,朱由检还在一边喝茶一边慢悠悠地考教地方官员。
3月19日,果然如宋献策所说,国将亡君将死。

结语
朱由检在继位之前有着众多征兆的传说,而在他坐上皇位的第九个年头位于凤阳的祖陵被一把大火给烧了,似乎是在暗示着朱家凄惨的未来。
宋献策的解说其实不过是把人尽皆知的事实明明白白地摆在了朱由检的面前:大势已去,平庸如他既无兵马又无人心实在是没有回天之力。自缢,不过是朱由检给自己选择了一个体面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4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umingzi.com/5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