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智圣飘然降人间

文/石贤圣

在德州市陵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中心位置,政府街以西,有一处被誉为“陵城第一会客厅”的公园,这便是以纪念历史文化名人东方朔为主题的东方朔公园。公园占地200余亩,以塑像、长廊、铭石、拱柱等具象符号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表达方式为手段,同时遍布大面积花草树木,再现历史,立足现代,展望未来,是一处蕴涵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并体现时代精神及和谐愉悦氛围的休闲娱乐教育场所。

近年来,东方朔公园荣获“全国妇女健身示范点”“国家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东方朔公园的点睛之笔当是位于公园正中、被誉为“陵城新地标”的东方朔塑像。

快来看啊——

智圣飘然降人间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东方朔巍然屹立,左手托举书简,右手紧握宝剑,凝神注视远方,身体微微前倾,欲起步前行,美须衣袂随风飘舞。潇洒自如、文韬武略、纵观古今、雄节迈伦、足智多谋的“智圣”东方朔跨越时空、降临人间,与全区人民共享和谐盛世。

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东方朔塑像 石贤圣 摄影

东方朔塑像运用写意的造型手法、传神的雕刻技艺,强化东方朔“智圣”特点,石雕材质使其更加雄浑有力。塑像屹立于高1.6米,长、宽各5米的紫红色大理石基座之上。紫红色古朴端庄且兼容现代喜庆气氛,阳面“东方朔”金色颜体大字格外醒目、熠熠生辉。塑像高9米、最宽处6米,堪称全省同类石材雕塑之最。“9”是天下最大的数字,隐含了历代尊崇“东方朔天下第一”之意。其他几个数字则象征“一帆风顺”“五福临门”,尽情抒发全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誉及美好未来的憧憬。

东方朔(前161—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城区神头镇)人。他由一介平民上书自荐,官至太中大夫,加官给事中,以诙谐幽默名世,以智辩多能著称,被尊奉为“智圣”以及中国相声、笑话、谜语、占卜、俗文学的鼻祖。2007年1月,《东方朔民间传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方朔少失父母,靠兄嫂扶养长大。13岁才读书,刻苦攻读,3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15岁学击剑。16岁学《诗》《书》,读了22万字。19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用法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此类书也读了22万字。总共44万字。

建元元年(前140),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之人。22岁的东方朔给汉武帝上书,共用三千竹简,汉武帝两个月才读完。自荐书中,东方朔陈述了自己的人生简历、相貌特征和主要特长等,证实已具备担当辅佐汉武帝大臣的条件。汉武帝读后很赞赏,令他待诏公车署,但俸禄不多,也得不到汉武帝召见。

一段时间后,东方朔不满意当时处境,便机智灵活地以恐吓侏儒的方式得幸,待诏金马门。在一次射覆戏中,他辩驳郭舍人,得幸为常侍郎。

建元三年(前138),东方朔24岁。汉武帝欲把阿房宫以南大片土地圈起来建上林苑。东方朔持反对意见并上《谏起上林苑疏》,后汉武帝封东方朔为太中大夫,加官给事中。

东方朔为郎官时,朝廷多事,文人大都奉使四方,只有他及枚皋、郭舍人在汉武帝左右诙谐娱人,时人称其为滑稽家。东方朔的滑稽言行尤为世人公认推崇,在汉廷中处于准俳优地位,是汉武帝之“弄臣”。但东方朔性格滑稽,绝非毫无目的地为诙谐而诙谐。纵观其一生,其滑稽诙谐目的,前期在于取宠求仕,后期在于在尊贵者面前维护自己尊严。他所希求的并非是让汉武帝喜欢其滑稽诙谐,而是使其看中和支持其言论主张、采纳其谏言。

东方朔是有才学、有理想、富正义感之士。他不甘居俳优地位和“弄臣”处境,故滑稽诙谐的同时,敢于直言极谏。谏汰奢扰民、谏淫乱非礼、谏徇情废法是他谏诤的重要内容。他临终前,还劝汉武帝“远奸佞,退谗言”等。其直言极谏品格历来受到称赞。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褚少孙借汉武帝之口说:“顾东方朔多善言。”明代康丕扬在《东方先生文集》中赞誉:“愚尝读班孟坚汉书》而深有感于东方先生,讽谏直谏各归于正,超出汉廷之上,大有益于人主。”

东方朔是多产知名作家,他善于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张溥编辑的《东方大中集》中,除《十洲记序》存疑外,有8种文体、14篇作品,即:骚(《七谏》,包括《初放》《沈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谬谏》);疏(《谏起上林苑疏》《应诏上书》);书(《与公孙弘书》《从公孙弘借车马书》《与友人书》);论(《非有先生论》);设难(《答客难》《答骠骑难》);颂(《旱颂》);铭(《宝瓮铭》);诗(《据地歌》《诫子诗》《嗟伯夷》)。其中《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是其重要代表作品,是他谏诤道路失败之后的晚年所作。

东方朔是谙历史、识时务之人。他意识到自己的抱负、理想、才能难以发挥,便产生了退而求隐的思想,并从无数历史事件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结论:“为士者用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他是极聪明之人,没有发牢骚讲怪话、诋毁皇帝、中伤同僚,而是通过巧妙设想,抒发自己的苦恼。

东方朔是笑话、相声的鼻祖。相声属于语言艺术。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语言艺术。因此,出现了很多语言大师。宋代以后语言艺术登上舞台,杂剧里出现了不少“滑稽含玩讽”作品。明代后被称为“象声”的隔壁戏和说笑话得到普遍发展,内容也由模拟形态和声音逐步过渡到现代“说、学、逗、唱”兼备的艺术形式。相声的形成时代虽难以确考,但据史料记载,应不晚于18世纪中叶(乾隆时期),主要流行于京津地区。自张三禄、朱绍文开始,相声正式形成一种行业。他们供奉的祖师爷就是东方朔。

说东方朔是相声创始人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他是历代公认的能言善辩、诙谐幽默的语言大师,这正是相声所需要的基本功。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马三立演出时,背后常设一大扇面背景,上书“汉宫东方朔,是中国笑话、相声的祖师爷”。中国曲协主席姜昆在北京建有中国相声馆,显著位置有3幅画像,其中2幅为东方朔。姜昆曾来陵城区参加相关文化活动,并特意前来拜谒东方朔塑像。其次,早在宋代东方朔就被封为“智辩侯”,其政治身份也被提到王侯将相地位,因而具备了“祖师爷”的政治资本。

东方朔是谜语的鼻祖。《中国风俗史谜语之起源》载:“谜,隐语也,演繁露,古无谜字,若其意制。东方朔谓之隐者是也。”晋?刘勰之《文心雕龙·谐隐篇》载:“汉书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歌末。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至东方曼倩,尤巧辞述。”

东方朔是占卜的鼻祖。东方朔在汉宫与汉武帝常以“射覆”为戏。《史记·滑稽列传》载:“建章宫后阁重栎有物出焉,其壮似糜。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东方朔两次讨封后,才告诉汉武帝:“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后来,匈奴浑邪王果然率十万将士降汉。因此汉武帝又重赏了东方朔一次。

东方朔是俗文化的鼻祖。文学评论界的开山鼻祖刘勰,评价东方朔的文章说:不仅有志气磐桓、各含珠采可与司马迁的名著《报任少卿书》相媲美的高雅文章,他还著有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章。汉辞赋由韵变散是东方朔首开先河,其文章通俗易懂、诙谐有趣、雅俗共赏,“喜为庸人诵说”。《汉书·东方朔传》载:“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关于东方朔,既有正史的客观记载,又有民间的传说演绎,还有当代的崭新评价,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主要特征为:爱国忧民、正言直谏、博学睿智、诙谐幽默。

据不完全统计,自东方朔逝世至清末,撰文赞颂他的文人学士及朝廷官员有近百人。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为东方朔作传。东汉时的班固以较大篇幅在《汉书》中为东方朔作了详尽著述。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为东方朔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画赞。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在其《和谢宣城诗》中,对东方朔大加赞赏。到了唐朝,除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书写了著名的画赞碑外,著名诗人李白在其《玉壶吟》《赠嵩山焦炼师》等诗作中对东方朔的人品作了极高评价。诗圣杜甫在《射日两篇》以及白居易在《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柳宗元在《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文学家韩愈在《读东方朔杂事》、韦应物在《送诸校书归旧山歌》中,诗人吴筠、王维、李元、张健封等,都在自己的文章中对东方朔的为人处世、思想品行作了极高评价。到了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文学家吴曾、郑樵、黄震等,也都给予东方朔极高评价。元朝文学家方回在《续古今考》中,将东方朔和司马相如相比,而其情操却高于司马相如甚多。元代著名政治家闫复更是在《元重修汉太中大夫东方公庙碑》一文中称赞东方朔:“生为名卿,殁为名神,挥斥八极,旦暮千载。”并由元代大书法家、翰林学士承旨刘庚亲自书写。到了明代,对东方朔的推崇礼遇更是达到极致。吕兆禧、张溥、康丕扬、张燮、朱维陛等文学家、政治家,对东方朔文集重新收集整理编纂出版,先后有5种版本,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尤其是朱维陛的《类语》,是收入比较全的一本。明朝大儒方孝儒、谢天瑞、李载贽、冯梦龙、葛守礼、贺良俊、徐孝远等,都撰文高度评价东方朔。而在民间,由于刘伯温对东方先生《灵棋经》推崇备至,掀起了人们对东方先生顶礼膜拜的高潮,人们自发地重修庙宇,再塑全身。到了清朝,康熙大帝以及文学家王世贞、顾祖禹李汝珍,清末文学家刘声木等,也都撰文给予东方朔极高评价。

古代赞颂东方朔的文章共180多篇(种),涉及碑文、赞颂、论述、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新中国成立前后,有50多位作家对东方朔给予极高评价,其中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当代著名学者鞠德源、东方龙吟、王立群、傅璇琮、傅春明、杨用成、李晓丽、黄震云、王京平以及台湾作家龚弘等。

在美术界,从唐朝大画家吴道子、宋元时代的无名缂织、明朝的唐伯虎、清朝的任伯年,到现代大画家齐白石,对东方朔均有画赞,不过大多将其画成了盗桃仙人。

许多文献把东方朔神化了。早在西汉时,就已把东方朔传为岁星下凡。据史书记载,东方朔逝世后,汉武帝问大王公:“诸星具在否?”大王公曰:“诸星具,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汉武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惨然不乐。中国第一部神仙谱《列仙传》共收录了71位神仙,东方朔列第43位。

这尊塑像系中央美院著名美术专家历时两年,综合历代画家所作东方朔画像,并广泛征求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后定稿,摒弃了以往滑稽乃至丑化有余而端庄智慧不足的盗桃仙人形象;由著名石材雕刻之乡河北曲阳的知名雕刻师以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花岗岩得天独厚的物理特性加之美丽的花纹使其成为建筑的上好材料,素享“岩石之王”的美誉。它不易风化,颜色美观,硬度高,耐磨损,是露天雕刻的首选材料。选此材质精雕细琢,足以表达全区人民对东方朔的敬仰之情以及擦亮“智圣”品牌的决心。

前来拜谒者,肃然伫立,仰望塑像,不禁油然而生缅怀先贤、铭记历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豪迈气概!

东方朔塑像位于公园南北中轴线之历史广场和中国结广场交界处,再往南,文化长廊绵延怀古,泰山巨石喜迎旭日,护城河水涓涓流淌;北首则是具有典型汉代建筑风格的文化艺术中心

山水清秀迎旭日

车水马龙的陵州路北侧,是东方朔公园的南主入口。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东西并列横卧于景观河两岸的3座汉白玉拱型景观桥,犹如3条洁白的绸带飘舞于潺潺碧波之上。桥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绿柳摇曳、花繁叶茂,令人心旷神怡。景观桥石材优良、工艺精湛,两侧护栏上雕刻的梅兰竹菊四季花卉和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喜庆吉祥,生机勃勃,彰显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带领下,全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桥下的景观河是按原有岸线整砌一新的唐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开挖的护城河。

东方朔公园隔一路(陵州路)一河(新鬲津河)与颜真卿公园相呼应,汉风唐韵溢满陵城。

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东方朔公园铭石 石贤圣 摄影

移步桥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来自泰山山麓、长10.6米、高2.8米、宽1.8米、重140余吨的巨大景观石。平原地区突兀巨石一尊,使人为之震撼!巨石阳面镌刻着“东方朔公园”红色颜体大字,之所以采用颜体,是为了纪念曾任平原郡(治所安德县,即今陵城区)太守的唐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公园以“东方朔”命名,系取纪念东方朔之意。两位历史文化名人齐聚一石,使人倍感欣慰。

这尊呈东西方向安放的青色巨石,从不同角度观看呈不同的动物形象。它似一头巨象。象是我国人民自古尊崇的一种瑞兽,传说中其寿命可达200余岁,即使现实中其寿命也达七八十岁,可以和人类的寿命相媲美。我国自古就有“喜象升平”“太平有象”“太平景象”以及“象驮宝瓶”等吉祥用语和吉祥图案,象征太平盛世、吉祥如意。有的吉祥图案绘宝瓶中插3只戟,取“戟”谐音“级”,则寓意“平升三级”。又像一条鲸鱼,寓意“太平安康,连年有余”。

走下景观桥,迎面遇到如此巨石,游览路线可就要转着走了,这不由使人想起那句“时(石)来运转”的成语,祝愿来者进园见石、好运连连!

清晨,山水清秀,旭日东升,美不胜收,令人陶醉。美好的一天由此开始。

长廊绵延怀古今

东方朔公园铭石以北,是两侧对称呈弧形建设的各68米长的文化长廊,颜色古朴,造型逼真,酷似当年的唐城墙,与刚才跨过的护城河相呼应,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1200余年前抗击“安史之乱”的壮观景象。

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文化长廊 石贤圣 摄影

文化长廊的40根立柱上镶嵌着40块黑色大理石展板,历数陵城区的历史名人、文物古迹、重大事件、民间传说和历代诗咏,彰显陵城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廉颇、东方朔、颜真卿、宋性、康丕扬、王凤岐、吴匡五等历代名人似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三奇”美誉《画赞碑》、神秘连绵汉墓群、雄伟壮观唐城墙、古朴端庄棂星门等众多文物古迹引八方游客流连忘返;颜真卿平原抗叛、陵县农民暴动、大宗家战斗风起云涌,彰显百折不挠之民族气节;《桃仙子的传说》《仙人桥的传说》等千古传诵令人神往;《山宾货牛的传说》则表现了陵城人民自古就有以诚待人的可贵品格;唐·吴筠《咏东方朔》、宋·文天祥《赞颜鲁公》等脍炙人口代代相传。

巨石沉卧话变迁

再往北走,这里是历史广场。正前方和道路两侧呈“n”型排列的是1块白色和8块黑色大理石铭石,记述了陵城区自夏商周时期至今的建置沿革表和疆域变化图。

陵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夏商周时即封鬲氏国,春秋属齐西偏地,秦置厌次县,汉置安德县,北齐至明初一直是平原郡、德州之治所。明洪武年间,陵德互易,始称陵县。2014年12月,撤县设区,为德州市陵城区。分布在铭石两侧的则是松柏掩映下铺设别致的鹅卵石。清晨傍晚,工作之余,男女老少徜徉其间,或欣赏铭石回顾历史,或踩踏鹅卵放松锻炼,穿越时空数千年,油然而生“访古问今承传统,加档提速谱新篇”之感慨!

斗拱高耸颂和谐

东方朔塑像以北,是造型与铺装喜庆、端庄、和谐的中国结广场。广场占地9600平方米,象征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永远装在陵城区人民心中。

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中国结广场上的斗拱柱 石贤圣 摄影

这里可容纳万人以上集会开展各种重大活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城乡居民同欢共乐、分享幸福成果。平时则是市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理想场地。

广场两侧矗立着造型古朴的10根各10米高的汉白玉斗拱柱,洁白无瑕,晶莹剔透。斗拱柱又称汉柱,顾名思义,即具备汉代特色的柱子,取材于汉代建筑元素,是汉代建筑风格的显著标志,以符号的形式展现陵城悠久的历史。汉代竖立高大的斗拱柱,一是和主建筑相匹配,显示其威严宏大,另外还有一种功能,即皇上在上面随时记载有功的郎官名字,以备提拔重用,所以“题汉柱”成为一个典故,比喻郎官即将得到皇帝的赏识。公园中竖立10根高大的汉柱,一是衬托主体建筑文化艺术中心,二是引发人们对先贤东方朔的思念。

综艺荟萃融中心

东方朔公园北首,是主体建筑文化艺术中心,它体现了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稳定王朝,其建筑风格也体现出大一统的豪迈气派,这表现在东方朔公园的建筑上,首先是“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艺术中心主楼基础及其主体为方型,中间的剧场自一楼直上楼顶且突出半层楼高为圆柱型,寓意“天圆地方”,取自东方朔“行圆智方”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汉代“天人合一”的主导思想、“天不变,道也不变”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世思想,这是汉代建筑风格能“古为今用”的重要原因。别具匠心的设计,反映出陵城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一设计理念也同时表现在休闲林地、舞蹈广场、戏曲广场等多个功能区。其次是“明堂辟雍”的格局,“明堂”是古代帝王办公的场所,“辟雍”即水环绕的意思,二者合起来的思想是“王道教化,像水一样周流不息,无所不至”。东方朔公园的“明堂”显然就是文化艺术中心主楼,坐北朝南,雍容华贵;“辟雍”当是南端河水,蜿蜒曲折,流淌不息。还有一点就是高台建筑,为表示君临一切的气概,汉代建筑多采取高台基建筑,有威慑四方的含义,更显出高大气派。文化艺术中心主楼也是高台基建筑,夯土筑成,四周砌以条石,充分体现出汉代建筑风格。

另外,这一建筑及周围功能区还反映了德州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羿射九日》。相传,古代天上有10个太阳,连年干旱,民不聊生。后来,后羿射落了其中的9个太阳,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体现在东方朔公园上,射落的9个太阳就是分布其上的9个不同的功能区,保留的1个太阳便是文化艺术中心正前方的这一徽志,取材于汉代文物纹样,系一金黄色的“太阳”,外部是一金黄圆圈,内镶一只展翅欲飞的“金乌”,标志着陵城区犹如东方旭日喷薄欲出。

中国结广场南端正中硕大的中国结尾部4条几十米长的红色穗头向北飘舞,与文化艺术中心正中的“金乌”徽志以及广场两侧10根高大的汉柱相呼应,古代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文化氛围犹为浓厚,寓意吉祥、和谐、富裕、圆满。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9000余万元。东方朔公园和文化艺术中心均由青岛理工大学著名设计专家徐飞鹏教授设计。来到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汉白玉雕刻图——《汉韵风俗图》。汉白玉雕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彰显不朽魅力。其上,《狩猎图》《观鱼图》《拴马图》等13幅图案错落有致镌刻其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把我们带到2000年前,体会了一把汉代风韵习俗。

歆用作名字好吗,歆取名好不好?

陵城区文化艺术中心 石贤圣 摄影

《汉韵风俗图》后面,即是文化艺术中心的中央剧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近千个豪华坐席,系“亚洲十大室内设计师”之一、曾参与过人民大会堂奥运场馆设计、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张绮曼教授与中国广电研究院的声光电专家联袂设计。穹顶呈祥云图案的巨大圆形吊灯与四周墙壁上枣红色木雕吉祥花卉及舞台上下的紫红色幕布和座椅相呼应,洋溢着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这里安装有先进的卫星接收设备、JBL音响系统、杜比环绕音响系统以及168盏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投光灯、电脑灯和普通灯。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设施,为全区人民打造了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

2014我的故事?我的梦“东方朔杯”首届山东省小品新作大赛曾在此举办,总政话剧团团长王宏,国家一级演员郭达,全国著名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赵连甲,前卫文工团著名演员唐爱国,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前来助兴,担任大赛评委。

2018年12月,陵城区被山东省文联、曲协授予“山东曲艺之乡”称号。

舞姿翩跹赞盛世

中国结广场西侧是舞蹈广场。优雅美丽的环境,平整洁净的场地,为广大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激情奔放的现代舞、古典优雅的传统舞等等,均使人得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陵城区人民自古就有爱好舞蹈的习惯。蹦鼓舞是陵城区独有的一种由宫廷舞蹈演变为民间舞蹈的独特舞蹈形式,主要盛行于糜镇、宋家、滋镇等乡镇的200余个村庄。几百年的锤炼,使其形成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全县开展民间舞蹈挖掘工作时,发现了蹦鼓舞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便组织舞蹈、音乐、美术、摄影等方面专业人员开展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工作。1985年省文化和旅游部门进行了原始舞录像。1998年蹦鼓舞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2007年以来,蹦鼓舞先后被列入德州市首批、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园逢春聚票友

中国结广场东侧是戏曲广场。这里环境幽雅,唱念做打,抑扬顿挫,戏迷票友得以大显身手。

我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可谓洋洋大观,享誉世界民族艺术宝库。据统计,我国共有剧种317个。现存最早的戏剧剧本是南宋(1127—1279)剧本《张协状元》。目前最有影响的剧种当数京剧。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是中国传统名剧,已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我国习惯上将戏曲班社称为“梨园”。相传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遍植梨树。“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于嘉庆九年(1804)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植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

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即喜爱歌舞。6岁时,他的祖母武则天在宫院里大摆盛筵欢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节目《长命女》,精湛的表演,博得在座的皇亲国戚及群臣们赞赏。李隆基继位后,选定了宫庭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的场所,这就是“梨园”的来历。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尤其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更加奠定了这一称谓。

陵城区很多群众自古喜欢欣赏和演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戏曲,几十个戏曲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戏曲演出团体,活跃在城乡文艺舞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义渡口镇果园村梆子剧团2006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庄户剧团”。

半圆形看台相拥的戏曲广场中央,或唱或喊,均能享受大型剧场或山谷中的回音效果,堪称一绝。

此外,还有旱冰场、小游园、武术广场、休闲林地等活动区,功能分明,乔木高耸,芳草如茵,奇石点缀,鲜花盛开。城乡居民各得其所,其乐融融,足以告慰智圣东方朔。

作者简介

石贤圣,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陵城区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德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陵城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心曲》《陵城战“疫”》《追梦先锋》3部专著,百余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政协第十三届德州市委员会委员,中共德州市陵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德州市首届文化之星,陵城区首批“百人计划”人才智库专家。曾获“山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德州市优秀宣传干部”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022年3月29日

壹点号石贤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umingzi.com/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