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什么是仙?仙和神到底有什么区别?和出马仙又有什么不同?
古人是这么解释的:老而不死曰仙。换句话说,仙在古人的眼睛里就是一种神秘的超人,可以长生不死。
虽然和神的观念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是有区别的。神,主要是指超自然的存在,是主宰世界的神秘力量,山川河流星辰日月,动物,植物等都可成神。

仙,则大多是由人经过修炼,或服药得道而成为非凡之人,他们长生不老,逍遥自在,不管世间的事物,也大多不受祭祀。大概是从两汉时期开始,神和仙的界限就渐渐淡化了,人们一般把它们合称神仙。
仙的概念较鬼神晚,在先秦的古籍中,只有战国以后才有这方面的少量记载,《庄子》是战国时期讨论仙人内容较多的一部典籍。
在庄子《天地》中有“仙”字的出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意思就是说,活了1000岁,人生走到尽头了,要离世升仙了。

但庄子中不称仙人而称真人至人神人。《大宗师》中说真人:登到极高处不害怕,走入水里不浸湿,投进火里不觉热。《齐物论》中说至人,逍遥游说神人。庄子所说的真人至人神人,被后世作为所谓仙人的雏形。
从理论上分析,仙的概念来源于上古先民对死亡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死这种理想的一种追求吧。战国时期,在靠近滨海的齐国,燕国等地出现了方仙道。
史记中是有记载的,说高等术士都休方仙道,他们不要自己的身体。灵魂从身体里解脱出来,得到了一切的自由,他们说渤海里有三座神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山上的宫阙都是用金银打造的,集中住着很多仙人。

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名皇帝,都相信方仙道,狂热地追求不死成仙。
按照方术之士的说法,仙可以分成三种。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意思是天仙是指那些白日飞升的仙人?地仙呢是那些群仙不欲升天者,地仙观念十分符合中国文化中重视人世间的性格。因为天仙一旦羽化升虚,就只能翱翔在云雾缭绕的天上,远不如在地上自由快乐。
地仙,则兼有天上人间两种乐趣,他们偶尔也可以上天,但绝无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他们遨游于人间,而又绝无世间繁琐的牵累,学仙一般以地仙为其理解。
尸解仙呢,是指凡人经过修炼后得道,通过各种途径遗弃形骸成仙,尸解仙较天仙地仙底一些,是一般凡人修仙的结果。

总之,仙的观念是中国古人对不死问题的探究而创造出来的神秘的理想。他成为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对文学艺术的创作是一种重要的,取之不尽的素材。
另外,中国北方尤其东北,还有一种仙叫出马仙,和上面讲的仙也有区别,是萨满文化的传承,主要是动物和鬼神通过人来办事,并不是人本身的功夫和神通。民间还有出马仙不过山海关的说法,据说和乾隆皇帝有关。故事无论真假,出马仙确实在南方很少,这是事实。

视频文字分享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umingzi.com/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