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日本鬼子”是我们中国人口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词,说起日本人都不自觉的会带上“鬼子”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

西洋人拉着清人辫子
鬼子,一开始是用来形容西方侵略者,那时候的老百姓没见过红头发蓝眼睛的人,感觉他们长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所以就称呼为“西洋鬼子”。
1894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和日本人到了谈判桌上,当时趾高气扬的日本人张牙舞爪的,他们的狼子野心早就已经按捺不住,所以这次谈判完全是居高临下的。

日本人在谈判时为了羞辱和激怒我方谈判员,事先准备好了一个对联刁难,上联是这样的: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占。
这上联实属不简单,易懂,但是难对。
我大日本骑马张弓单刀直入,唱着歌吹着号就能直取你国,占为我有。
首先用了拆字法,代表他们要将中国四分五裂,后面又用合字法,“戈”和“占”刚好组成一个“战”字,寓意不言而喻。
所以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此上联一出,就惊呆了在场所有人,大家窃窃私语,日本方更是洋洋得意,觉得你中国文化虽博大精深,却无一人能接住他们的对子。

李鸿章
正当局面尴尬紧张之时,我方与会人员(据说是李鸿章)执笔写下了这惊天骇地之词: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倭寇!(早前对日本的称呼)你假偷龙衣,如妖魔鬼怪四个小鬼兴风作浪,还不赶紧下跪,待我捉拿!
同样是先用拆字法,再用合字法,四个“大鬼”对八个“小王”,“合”“手”为拿,再看魑魅魍魉中的“鬼”,乚仿佛就是一个下跪的姿势。
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让对方瞠目结舌,不动刀不见血就把日本人训得体无完肤。
自此以后,“日本倭寇”就换了一个名字,“东洋鬼子”成了他新的代名词,之后日本对中国发动惨无人道的战争~~~~~说不下去了,铭记历史!

影视剧中的王安石
说到对这个对子,民间争议挺大,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李鸿章能对出来,那么这个对子和王安石三联成快婿时的对子相似,李鸿章可能就是读过王安石那个对子才受的启发。
说王安石当初进京赶考,路遇一财主家招乘龙快婿,出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凡是能对出下联的,就能娶到他的女儿。
王安石虽然饱读诗书,看了也只能摇头摆手,毫无对策,继续赶路,来到京城,很顺利通过了初试,待到面试时,主考官看着外面的飞虎旗临时发挥出了一个对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简直是天赐良机,天赐良缘啊,这有名的千古绝对就出来了。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在京城一举成名,春风得意,返回故乡时他再次来到大财主家,在财主的上联下再次写出了考官出的上联,天衣无缝,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这一箭双雕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李鸿章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是北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曾国藩的得意弟子,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六岁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拜徐子苓为师,功读经书,学问功底非常扎实的。
所以他能对出这个对子是不意外的,一个好学之人,总有超乎常人的能量。
所以说多读书总是有好处,说不定你哪一天就能用的上,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行且学习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umingzi.com/9344.html